金穗低垂的智能大棚里,孩子们屏息凝视无土栽培的鲜翠菜苗;纵横交错的物流传送带上,少年们对穿梭自如的智能机器人发出阵阵惊叹。
近日,黄埔区60名“小金雁”在两天沉浸式研学中,开启了一场融合科技探索与生命认知的城市之旅——这是2025年黄埔区“童心同行”小金雁城市体验营的生动一幕,更是一场为新就业群体子女定制的城市融入课。
智能浪潮:从一粒种子到包裹的科技旅程
“要做一粒好种子。”袁隆平院士的格言在隆平院士港纪念馆内回响。当孩子们通过泛黄的实验笔记了解杂交水稻攻坚历程时,科学精神的种子已悄然扎根。自然科学实验室瞬间化作实践课堂,薄荷与蚊虫的生态博弈成为研究对象。孩子们亲手熬制薄荷膏,将防蚊知识转化为生活智慧。“我要把薄荷膏带回家。”小鹏高举着战利品,身后智能温室大棚的七彩番茄正沐浴着人造光源蓬勃生长。
科技的脉动在京东亚洲一号东莞麻涌物流园推向高潮。在“天狼”“地狼”智慧系统作业区,无人叉车托举货架灵活穿行,分拣机器人精准投递包裹,引得孩子们踮脚围观。“原来爸爸送的快递是机器人分好的!”小杰指着分拣线恍然大悟。智能物流的精密协作,让穿梭街巷的快递骑手职业在孩子心中有了全新注解。
生命课堂:透视身体密码与心灵地图
研学之旅转向对生命的理解,在阿斯利康生物诊断创新中心,孩子们戴上“健康观察员”胸牌踏上探索之旅。心电监护设备的指示灯在咳喘管理中心明灭闪烁,全病程管理流程通过沙盘推演清晰呈现。一场临床研究科普课揭开了新药研发的神秘面纱,“15年才能造出一粒药”的艰辛历程,让小源瞪大了眼睛,“心梗居然是血管被堵住了,科研人员真了不起。”
身体认知的下一站直抵心灵深处。黄埔区社会心理服务体验中心的“脑中乾坤”装置前,孩子们跟随色彩分区认识情绪图谱。宣泄舱化身巨型“鸭梨”,智能系统记录着呐喊分贝值,这种童趣化设计让压力释放变得可触可感。“喊出来舒服多啦。”几个男孩擦着汗相视而笑。从身体机能的认知到心理健康的疏导,孩子们在专业引导中构筑起立体的自我认知。
城市温度:十二年浇筑的归属感
物流园装卸区旁,骑手李女士望着远处专注听讲的孩子舒了口,“这种活动最让人安心。”正如活动现场多位新就业群体家长的感慨,“小金雁”研学背后,是黄埔区持续12年的温情接力。数据显示,该项目已累计组织青年志愿者1200人次,惠及新就业群体及来穗人员子女3200人次,成为融合关爱的重要支点。
“我们着力打造‘行走的课堂’。”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,当前黄埔区已整合历史人文、自然科普等4类教育基地,定制4条主题研学路线,形成关爱来穗务工人员的特色体系。从精准对接需求的“政企社”协同机制,到“百千万工程”框架下的服务网络,城市正以更开放的怀抱容纳建设者,让随迁子女在读懂黄埔科技脉搏的同时,与父辈共享这片热土的发展荣光。
南方+记者 刘珊
创通网配资-创通网配资官网-散户配资-配资平台官网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