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一百年巨头撑不住了,彻底败退中国市场?
据报道,被誉为“国产车教父”的三菱汽车,近日宣布停止发动机合资业务,而此次业务关停也意味着,三菱汽车将彻底退出中国汽车生产市场,令人唏嘘不已。
但其实说起来,三菱汽车的没落并不令人感到意外,甚至可以说在预料之中。
1、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,登高跌重
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车企之一,三菱与我国渊源颇深。上世纪70年代(1973年),三菱就第一次向我国出口了中型卡车,我国一汽集团还通过引入三菱的技术,生产了第一批蓝色的平头解放车。
80年代,合资造车模式在全球风靡,三菱汽车更是乘着东风,同我国车企合作生产了厢式车以及国内越野车中的number one——帕杰罗。凭借动力好、省钱耐用、质量不错标签,三菱很快在中国汽车界树起口碑,后面甚至还被冠上“国产车教父”的光环。
了解发现,这主要是因90年代末,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刚起步,囿于核心发动机技术落后,只能向国外品牌寻求帮助。然而,海外品牌因害怕被我国企业赶超,纷纷筑起高墙。
关键时刻,三菱“挺身而出”,不仅提供动力强、耐用、省油的发动机,甚至愿意在国内建厂,进一步降低价格。尽管后面证实,三菱此举,是因其在国际上频频陷入丑闻,整个公司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财务危机,但是他们确实解决了国产车企的燃眉之急。
当时,国内很多自主品牌或多或少都借鉴过三菱发动机技术,长城、吉利、比亚迪等主流的自主品牌,也都主要搭载三菱发动机,很多车企甚至将三菱发动机作为核心卖点,一时间,三菱在国内备受认可。
品牌背书加持下,三菱生产的“全能型SUV”欧蓝德,在中国年度销量一度突破14万,碾压其他“两本”日系车。但不曾想,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市场“钱景广阔”的日产品牌,却活活把自己“作”死了。
2、退出,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结局
资料显示,自2019年后,三菱已长达6年没有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全新车型,欧蓝德和帕杰罗等主力车型,也是换汤不换药,发动机技术仍停留在90年代的水平,中控、面板按键等内饰也是老气又廉价,完全不讨年轻消费者的喜欢。
最关键的是,在智能化、新能源的大趋势下,国内自主品牌不断进行技术研发,已悄悄卷起了当年那些曾高高在上的海外品牌们,动作慢的三菱,甚至没有一款真正属于自家研发的新能源车型。
事实上,不止汽车领域,近年来在国产技术创新自研大势推动下,类似的超越大戏还在生物、航空航天、5G通信、量子计算机等诸多领域上演,
从这个案例也能窥见,从中国市场退出后,留给三菱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时间或许也不多了。
3、三菱不是第一个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
事实上,随着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时代蓬勃发展的大局下,动作缓慢的合资品牌,生存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。
除了三菱,曾推动Jeep国产化落地的广汽菲克也已宣布破产,过去合资车躺赢的时代,正在悄然逝去。
而合资车的接连退市,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:唯有顺应趋势,不断地创新和进步,用最强的品质为消费者服务,才能把握成功。
创通网配资-创通网配资官网-散户配资-配资平台官网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